陈承卫80画派创始人之一 现居北京 2002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中国美术学院,2003年版画作品获校师生作品大赛一等奖,2004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学生下乡作品大赛一等奖,2005参加浙江省油画大展,2006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最高奖--学院奖,并出版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优秀作品集。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学士学位。2006年,全国毕业生作品提名展获铜奖.今日美术馆2006年,作品《声音》入闱精神品格--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初选作品 2007 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嘉德在线作品展览 收藏:《声音》稿图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作品《男民工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作品《自画像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早期作品《人群组画之交易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《求》私人收藏 早期作品《最后晚餐》私人收藏《半裸自画像》私人收藏 油画作品〈声音〉私人收藏 《五月物语》私人收藏中国。北京 《声音》成交价刷新中国大学生毕业作品拍卖最高价格 《本命年一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 《本命年二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 《晨曦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 《抓辫子的小女孩子》私人收藏 中国。北京1984年8月生于温州2002 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中国美术学院,2003 版画作品获校师生作品大赛一等奖,2004 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学生下乡作品大赛一等奖,2005 参加浙江省油画大展,2006 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最高奖--学院奖,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学士学位。全国毕业生作品提名展获铜奖.今日美术馆2007 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《声音》成交价刷新中国大学生毕业作品拍卖最高价格《声音》阐述:》 毕业创作540X220CM《声音》的创作手稿:我有感于这个社会生活的体验,年轻但是并不缺乏体会,那么多个年头我始终想进入他们的眼睛来看待社会,始终为这些人感到无奈,阳光沐浴着买票、候车、休息的人群。他们中有的已经购到车票而显露出来灿烂的微笑,有的在边照顾孩子边关注前方的事态,有已经因疲劳而睡去的人,似乎之前打工的疲劳身体还未复原。有在抽时间看小说的年轻人。各种身份,各种年龄阶层,各种穿着,无数种的姿态,加上各种物件的无意中的安排都是使画面充满了生气。画面压抑的调子,简单但是概括的颜色阶层,大胆的用笔更能衬托出人物的状态,以及人性化的阐述着候车等待的无聊与枯燥,让人看到真实社会现状的一面,甚至是更深远的揭示此类人物的生活。画面无论从视觉还是方法上都大胆的加以夸张与提炼,相对于真正在泥土边砖瓦边的民工来说他们似乎显得很够体面,很够“干净”。这也许是他们生活的另一面,也许是等待回家探望家人的打扮,也许是他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,在这虽枯燥的买票候车过程中他们脑子想到的是其他的事,他们想象的很美好,当然也有对着作者的眼神似乎要对观众诉说。光线的集中与散乱,打破画面的宁静与空间,画面用散点透视法加以传统的焦点透视让人心也跟着起伏跌宕,人物的与建筑的“东倒西歪”,更拼凑着使整个画面达到有机和谐。我一直关注着最底层劳动人民的“原生态”,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更多的的灵魂,能够看到父母辈以上人的一种状态的延续,时代是在不断进步,而这些人永远会伴随着时代生存着,我们不可以磨灭他们的形象,在绘画作品可以如影似充满整个社会的时候,他们依然还是可以让艺术家用真诚的心挥舞手中的画笔去表现他们,每个艺术家都该从不同的点去挖掘他们,我的这类作品都是有着戏剧性,史诗性的特点,利用大场面的构图来烘托着每个人之间的联系,而不是采用单人的表现形式,我们不能把他们作为单个主题来描绘,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,一群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,一种阶级力量。同时这样的创作形式与其他艺术家创作的截然不同,在特定的场合下安排他们,它不是一张摄影照片,也不是一种拼接似的描绘,我的作品有种电影镜头的味道,是需要画家精心安排他们,又赋予他们生命的那么一种绘画图象。《劳动路7号》油画作品:在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中,就是我在杭州的4年大学生活即将毕业的时候。选取这个角度也是因为一个偶然因素,有次路过美院后门劳动路,看到一群人在浩浩荡荡的进行着搬运,穿过这群电缆工人,那种让我想表达他们的欲望把我拉回了,我跟随着他们一个下午,观察他们,收集素材,相对于去年的毕业创作来说,劳动路7号在吸收前一张的不足,因为《声音》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,有那个过程才可以换来现在的进步。劳动路7号从刻画上,细节上,构图安排上,都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,画面节奏很美;每个物体都是精心安排,力求画面的平衡。画面有着军队般的铁墙似构图,各种物件的搭配,人物神态各异,在吸收《声音》的不足,尽量都体现在该画中,如果说艺术家的一生是整体的一个学习过程,那么《声音》与《劳动路7号》这两张作品仅仅是人生这本书上的前几页。